随着债权投资收益下降而风险增加、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房地产面临大力调控、海外投资受到外汇额度限制等因素的制约,财富应如何管理则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一份针对可投资产超过1千万元人民币的人群的调研报告显示,在经济转型、增速放缓、新旧动力转换的宏观背景下,跨周期、主要投资新经济的私募股权资产则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私募有何魅力,竟引银行放心托付14.3万亿委外资金?
这两年,你可能已经发现,很多牛逼的人都“奔私”了。比如来自金融行业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基金一姐”王茹远、投资大佬邱国鹭等等。
企业家“奔私”的代表有:打造了如家和携程网两家上市公司的沈南鹏、新东方的俞敏洪、著名投资人徐小平等等。实际上,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都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
而王思聪、歌手胡海泉、黄晓明、姚明等名人也都纷纷转型,设立了自己的私募机构。
前段时间,私募圈都被“14.3万亿银行资金要进入私募”的消息刷屏了,确实,一直以来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资金大多都投向了债市,而如今银行委外资金却开始将目标转向私募机构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什么是委外业务?
就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委托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来管理运作自己的自营资金或者理财资金。
根据银行口径统计,目前银行委外业务资金规模在16.69万亿左右;而据信托、基金资管等口径统计,目前通过委外渠道投向债券的规模约为2.01万亿元。
近日,多家私募人士透露,近期不少银行屡屡登门造访,意在加强与私募的合作,将庞大的资金委托其进行投资。
其实,早在前两年,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一些较早涉足二级市场的银行开始试水资金委托给私募进行投资,而近一年多以来,各类银行纷纷进入,特别是以城商行为首的一些中小银行,委托私募机构进行投资更成趋势。
私募股权备受高净值人群青睐
一个年轻的经济体,高净值人群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出现的。随着新经济和创业的兴起、第一代企业家逐步交班给第二代,进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高净值群体,高净值群体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
调研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占比仅 5.6%,而30岁以下的高净值人士已占到 8%,45岁以下的高净值人士占比超过 50%。中国富人们更显得年富力强。
在金融监管趋严、政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形势下,高净值人群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性,对实业和金融的再投资意愿将与大势保持密切相关。
在未来的资产配置计划上,高净值人士最青睐私募股权资产和海外资产,对股票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需求在上升,对房地产类资产的态度从悲观到中性。总体来说,普遍在增持金融资产,并向着兼顾跨区域、跨币种、跨周期和跨类别的均衡资产配置方向发展。
私募已成支持实体经济重要力量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达到10.77万亿元,产品数量超过6万只。今年以来,这组数据持续稳步提升。
经过多年迅猛发展,私募基金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给力”实体经济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张小艾表示,私募基金是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担负着将社会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担。
“私募基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提升资源整合和重组的效率。”张小艾说。
“服务实体经济、专注中国市场、支持中国企业一直都是我们的目标。”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将资金投入到医疗健康、消费服务、文化传媒、高端制造、环保与新能源等领域的近100家实体企业中。
“好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能够为企业带来发展所需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全方位服务企业的发展。”赵令欢说。
银行为什么看上私募?
一、处理银行手中巨额资产
是为了处理手中的巨额资产。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601988)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达60879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
2015年全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有4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86792只,累计募集资金158.41万亿元。
对于银行来说,在理财端吸金容易,但吸收进来的资金需要寻找出口,巨量的资金找不到投向,委外便成为趋势。
二、私募自身的优势
1、私募基金的期限较长
私募封闭期限长,故运作期稳定,而对于大资金级别又容易在理财端吸金的银行理财资金来说,长期限不是问题,因而很多银行对于资金期限也开始变得久长。
一位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对接的一些银行资金期限在3年左右,同时对止损线并不十分严苛。
2、私募基金操作灵活
与公募基金十亿百亿的规模相比,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投资操作更为灵活,能及时跟进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快进快出,牛市可满仓获取全部收益,熊市可空仓规避系统风险,投资策略众多。
而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在股市下跌时,由于仓位较高往往转舵较难,转变投资风格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业绩表现往往大起大落。
3、私募越来越规范、安全
公募将收益放在第一位,私募更重视风险,私募的监管比信托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托有“一法三规”,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特别是新规实施后私募大洗牌,行业运作更规范,信息披露更公开,私募产品也更具安全性!
4、私募追求绝对收益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费较少,主要依靠提取业绩报酬生存,而超额业绩必须在每次净值创出新高后才可提取。
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投资者赚到钱,私募才能赚到钱。所以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更强,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
除此之外,私募基金的门槛较高,只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进行募集,因此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满足客户的特殊投资需求,对于银行的大额资金来说,这是很大的优势。
总之,一直以来,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保险对委外资金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很少与私募合作,而如今,如此追求安全感的银行都已经进入私募了,可见私募经过不断发展和成熟,已颇具优越性!